让分娩变成幸福体验
时间:2019-08-21 来源:健康报
让分娩变成幸福体验
  新生命降临,既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时刻,也是产妇倍感煎熬的时刻。如何让产妇有愉快的分娩体验?在近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的“母婴友好国际研讨会及母婴友好医院经验交流会”上,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。

  陪伴就是催产素

  “在产房等待的十几个小时,没有亲人在我身边,剧烈的疼痛伴随着焦虑和恐惧,可以说是我最孤独无助的经历。”诞育宝宝已有7个月的赵女士回忆她的分娩过程颇为感慨,“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孩子,医院也没有专职人员陪伴。”

  事实上,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有一种叫做导乐的专职人员,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陪护者,负责陪伴并指导产妇自然分娩。她们的工作包括: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连续照护,给予生理和情感的支持,帮助产妇克服恐惧心理;孩子出生后,指导新妈妈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等。

  “导乐的按摩、抚摸可以刺激产妇身体分泌催产素,还可以让产妇感受到关怀、更有力量。”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荣誉副会长庞汝彦看来,高质量的产科服务不仅仅要有先进的技术,更应该有陪伴者的全程支持,必要时辅以非药物镇痛帮助。

  庞汝彦介绍,一项研究综述分析了17个国家包括26个研究项目在内的1.5万名产妇的情况,指出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,可增加自然分娩率,减少手术助产、剖宫产和药物阵痛的使用率,缩短产程,减少新生儿窒息。另一项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牵头完成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,对比了700多名有导乐陪伴和800多名无导乐陪伴的产妇,结果同样证实,导乐陪伴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。

  20世纪90年代,导乐陪伴分娩的概念和方法引入我国。“目前我国导乐陪伴分娩的覆盖面还很低,多数医院虽说有导乐陪伴,但是很难做到一对一的全程、连续的陪伴。导乐陪伴特别需要医院支持,并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。”庞汝彦介绍,目前国内导乐从业者一部分是经过培训或没经过培训的医院护士、助产士,还有一部分是由第三方管理、经过培训的专业导乐。各地导乐服务收费不等,大多是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决定。

  补充能量促进自然分娩

  “促进自然分娩,要保证产妇产程中有充足的能量补充,这是减少滞产、减少产程延长、减少催产素使用的重要保障。与国外相比,国内在这些方面鲜有文献报道。”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妇产科主任马彦彦教授介绍,20世纪20年代美国曾有专家建议在产程中实施禁食管理,以减少分娩风险。但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进步,国际上已形成共识:产程中不应禁食。

  “我国没有经历产程中禁食的阶段,但有些地区存在为准备急诊剖宫产而限制产程中进食水的情况。”马彦彦建议,可借鉴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、2003年、2016年自然分娩指南的相关内容,制定产程中入量的监测制度,产房护理应有出入量记录。此外,产程中尽量吃容易消化的食物,建议进流食;确保产妇有足够的水分,但也应控制白开水入量,以避免低钠血症,提倡补充糖电解质饮料。

  2015年马彦彦牵头开展了中国正常产程中入量管理的多中心临床研究,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、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、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等10余家医疗机构和组织共同完成。调研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,随着百姓健康素养不断提高,多数产妇都不吃固体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,研究最终确定分为口服液体组与自由饮食组进行对比。

  结果显示,产妇饮用合理配方的糖电解质饮料,可满足产程中能量需求,且效果优于自由饮食组。尤其对于出现尿酮体的产妇,更应鼓励口服糖电解质饮料。研究还发现,产妇饮用合理配方的糖电解质饮料,呕吐发生明显减少,使产程中中转剖宫产麻醉更加安全,也减少了产妇在产程中的不适感。

  助产技术得到推广

  “分娩是生理过程,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。”庞汝彦介绍,为促进自然分娩发展,中国妇幼保健协会2010年启动了“促进自然分娩、保障母婴安康”项目;2011年启动了“推广助产适宜技术:导乐陪伴分娩”项目;2013年启动了“创建母婴友好医院项目”。3个项目相互支持,效果初显。有数据显示,从2013年到2018年,在母婴友好医院,剖宫产率从45.4%下降到38.9%,导乐分娩率从40%上升到61%,药物镇痛率从8.9%提高到34.8%。

  在此次会议期间,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向102家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进行授牌,同时启动了“母婴友好、导乐分娩中国行”项目,并举办了“导乐分娩、助产适宜技术”培训班 。

  “不仅要爱婴,也要爱母。”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介绍,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孕产妇的满意度和“积极、美好的分娩体验”作为衡量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的标准,并强调尊重、交流、陪伴和一对一的连续照护4个指导原则。一对一、连续的分娩陪伴及分娩镇痛,是广大孕产妇和家属最强烈的愿望,也是促进助产专业及其服务发展的关键。